九游网址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九游网址

时间:2019-12-12   来源:经济日报

  冯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和十三个方面的任务。全会强调指出,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中之重,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抓好“两个转化、一个关键”,首先是要将我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科学的制度体系,然后再将制度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的关键在于执行。

  将我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科学的制度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概括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显著优势,这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为系统完整的总结和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这十三个显著优势简单地堆积或相加,而是由这十三个显著优势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发挥这十三个显著优势集成的、整体的作用。这十三个显著优势是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但是如何让它们长久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将它们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只有制度才能发挥长久持续的作用,我们必须将我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科学的制度体系,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对时代要求和中国问题的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但是还有一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未来我们要继续保持改革定力,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题,而且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那就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前后呼应、一脉相承的,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这一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一抓到底的决心。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中,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那么,我们的短板和弱项是什么呢?应该说,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的来看,我们的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做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二是我们的制度体系还不够运行有效,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这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使我们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备、更加规范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制度体系更加有效运行、更加管用,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将制度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国家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必须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执行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国家治理能力,但是有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也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会高起来,只有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将国家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系的论述有三层意思。其一,二者的作用不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其二,二者相互促进,“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其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虽然有密切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能完全相等同,“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纵观世界,各国各有其治理体系,而各国治理能力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甚至同一个国家在同一种治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能力也有很大差距”。

  将国家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能力,将制度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注意四点:

  第一,党的领导是实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保障。能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党,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还要“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第二,国家治理体系涉及到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制度安排,要做到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优化治理结构、理顺协同机制、形成制度合力,才能够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第三,国家治理涉及到党政部门,还有人大、政协、司法、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只有实现各归其位、各尽其能,发挥有效功能,做到良性互动,形成主体合力,才能够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第四,因为国家治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多措并举,发挥综合效应。在治理运作的方向上既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既可以群众自治,也可以协商共治。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制定得再多再好,没有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流于形式,成为一种摆设。如果只是制定制度而不落实制度,“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再多的制度也不管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

  第一,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是重点。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第二,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就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提高执行力,首先就要增强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当前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面临许多艰难险阻,还需要闯过许多激流险滩,将制度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决非轻而易举之事,所以我们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第三,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就要统筹兼顾、科学运筹。有效的执行力取决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政策设计、运作模式、激励机制和技术应用,还需要我们增强系统性、协同性和科学性,要制定出将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科学评价标准,在做深、做实、做精、做细上下功夫。

  第四,要抓好制度的执行,还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落实好责任制和问责制。解决好不作为、不想为、懒政怠政问题,用制度来约束制度的执行。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效率效能,要为干事者撑腰,让干事者心情舒畅,让干事者得实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将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