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址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从历史中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九游网址

时间:2019-11-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靳宝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于国家治理的史学关注

  中国史学很发达,国家治理自然备受史家关注,并有一定的理论总结与思考。《尚书·洪范》所言“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孔颖达释为“人主施政,教于民有八事也”。这八政就是国家在物质生产、财政与贸易、宗教祭祀、居住、教育、司法、外交、军事等八个方面的治理。东汉史学家荀悦对国家治理进行初步总结与理论思考,提出了“五政”,即“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这比《尚书·洪范》的“八政”更加凝练与简要,也明确得多。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自序中言:“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堕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此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这就把国家治理的逻辑层次说得更加清晰。

  中国古代史学家在编撰体例安排上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基本上讲的是国家的治理。八书的《礼书》《乐书》说的是礼乐教化,《律书》即《兵书》,与《礼书》《乐书》,一文一武,是国家治理的两种方式。《历书》《天官书》《封禅书》中也不乏国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治理内容。《河渠书》讲兴修水利,防治水害,体现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高度融合。《平准书》讲商品交换和政府在这方面的控制。《汉书》的十志,继承了《史记》八书,且详于《刑法》《地理》和《艺文》这三志,使得国家治理内容有所扩展。

  关于国家治理的史学记述

  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荀悦“五政”中的“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就是在强调礼乐教化这一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汉书·礼乐志》亦言:“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务。”汉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秦亡汉兴来看待国家治理,认识到“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因此,他提出“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司马迁认为礼乐教化关乎国家治乱盛衰,“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

  法治也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对礼治起到了辅助的意义。司马迁指出:“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明礼正法,是古代国家治理的两把利剑。西汉刘向提出:“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思想宣传引导与文化建设引领,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史书中《儒林传》的设置,就是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集中表述。秦朝短暂而亡,告诉后世为政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是不可行的。汉武帝时期开启大一统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引导与引领,形成了汉武盛世的历史景象,也影响了传统社会2000余年。

  经济与社会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基稳固问题。如《汉书·食货志》载曰:“财者,治国安民之本也”“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说的是经济治理与礼乐教化的逻辑关系,“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强调土地制度实施的根本性。他们还认识到,遵循各地自然风俗是经济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物质生产与交流很重要。国家在经济治理方面,要“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关于国家治理的史学借鉴

  第一,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是有一个逻辑体系,包括历史逻辑和思维逻辑。至迟战国晚期,“治理”一词就已出现,是指国家管理应按照某种规律、规则行事。如荀子云:“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这是说,只有顺应时代要求,使国家有序发展的政治才能被称为“治理”。选贤任能,公私分明,顺应时代需要,在当下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二,在中国古代治理思想中,不仅有自上而下的治理思想,也有注重民间社会参与的治理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治理思想中富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自西周以来提倡敬德保民,司马迁《史记》开创人本主义史学,史学遗产中的国家治理更是突出人本、民本思想关怀这一主线。兴修水利、救荒防灾、乡村治理、社会救助等,也是中国传统治理实践中富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史学遗产中的国家治理理念,对我们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积极借鉴价值。如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相互支撑,互相推进,这是史学家在总结历史上国家治理思想与实践中得出来的突出认识。治国先治吏,选贤任能,并形成了一套官僚制度体系,包括选人用人制度、监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这些丰富的治国理念,对于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依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