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于内 树德于外-九游网址
作者: 晏震宇
俭,美德也,官箴也。清代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劝诫从政者:“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节用”,顾名思义就是节省费用,亦即保持节俭,这是为官从政的优良品质。
“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从政者当固守素心、淡泊节制,以寡欲节用,防抑多欲奢侈,从而磨砺修身、以俭养廉、涵养政德。倘若不修俭德、贪慕富贵、惯于奢侈,则难保恬淡超脱,难免落入欲望漩涡。据《儒林公议》载:北宋时期,贤相张知白“清俭好学”。他因病居家时,宋仁宗前去看望,其夫人着粗布衣见驾,卧室床笫用品大多粗劣陈旧。仁宗见其俭朴,大加褒奖。张知白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故虽居相位,却依然“清约如寒士”。后清廉有德之人,“皆以知白为师”。而北宋另一宰相丁谓“贪权怙宠,敛蓄无厌”,其因犯法被抄没家产时,“奇赂异玩,陈鬻于市”。后来,人们谈到奢侈致败者,“皆以谓为戒”。一俭一奢两位宰相,人生结局大相径庭,值得深思。
“节用”中蕴含着富民安邦的政治智慧。《荀子·富国》提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墨子·辞过》云“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汉文帝刘恒“躬俭节用”,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开启“文景之治”,成就“国富于上,人安于下”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弘俭约”“恶奢侈”,在位期间,朝臣尚俭之举蔚然成风,全国“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可见,一个国家 “用财节”“自养俭”,则“民富国治”可期。
“节用”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之一脉相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倡行克勤克俭之风。“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钊同志一生节俭的真实写照;“一件睡衣穿20年,补了73次”的毛泽东同志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正是无数共产党人“节用于内”,才能凝聚民心,不断激励带领人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成就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党中央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推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新风。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增收不乐观的情况下,党中央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各地各部门更是普遍压缩“三公”经费“过紧日子”,上下齐心“节用于内”。“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当前,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系列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好“节用”的优良作风,把“勒紧腰带”为民谋利付诸实践、见诸行动。
“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将“节用于内”作为一生的必修功课,坚持居敬行简、俭以养廉、节用裕民,在新时代征程中艰苦奋斗、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