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心心念念这条“路”-九游网址
作者: 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对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深入阐述。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两会上第二次来到青海代表团。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围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作深入阐述。
这条“路”重在“高质量发展”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何谓“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他用“不只是、而是”“不是、而是”,逐一阐明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
——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曾简明扼要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2021年,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特殊时刻的两会,习近平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3月5日,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3月6日,习近平在政协联组会上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
3月7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对“高质量发展”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他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这条“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青海,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2016年8月,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此次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再次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这些年来,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他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
——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
——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
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还是到青海调研,“生态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一个关键词。
此次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对“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工作作出具体指导,强调要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这条“路”落脚“民生福祉”
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强调,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审议时,习近平听说玉树实现了“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十分高兴。他说:“我非常牵挂玉树,一直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为玉树的发展而高兴。你们因地制宜,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统一起来,希望你们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高质量发展之“路”,落脚点正是“民生福祉”。
习近平充分肯定青海一年来工作和“十三五”时期发展。同时,他对青海也提出殷切希望: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
这几点要求,是对青海的期望,更是对全国的嘱托。正如习近平所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习近平心心念念的这条“路”,意在“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