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址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控疫情与保“六稳”两手都要硬-九游网址

时间:2020-03-0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韩保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要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与我国对外开放。统筹兼顾好防控疫情和做好“六稳”工作,是一场艰巨战役,更是一次历史大考,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而且关乎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能否实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坚持控疫情与保“六稳”两手都要硬,既要咬紧牙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研究制定有力管用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一)

  新冠肺炎疫情是现在我国全部工作的“大敌”。“大敌”当前,我们要把抓疫情防控作为第一重要的硬任务,集中精力严防死守,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首先,要坚定必胜信念。信心是金,信心是战胜疫情的前提条件。我们必胜的信念不仅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且来自“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来自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勇抗疫情的磅礴力量,还来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强大物质基础和医疗科技能力支撑。

  其次,要压实责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把责任担在肩上,拿出“绣花功夫”排查风险点、堵塞防控漏洞。

  再次,要坚持科学防控。可充分利用智能网络、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成本低、效率高的疫情防控长效办法,提高防控精准性和效率,为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重要支撑。

  (二)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六稳”工作也十分重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仅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更是最终战胜疫情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应积极研究和探索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六稳”目标的有效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尽可能降低疫情冲击影响。

  首先,要坚定信心。我们要认识到,不管多严重的疫情,冲击都是短期的,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综合起来看,这次疫情改变不了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政策措施有力得当,那么实现“六稳”目标以及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的。

  其次,要重视研究疫情防控期的经济发展问题,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无论是保障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所需的医用物资,还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类产品与服务,都离不开生产、分配、流通等物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经济的循环畅通。因此,疫情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抓十万火急的医疗卫生产品生产,确保医疗卫生资源的高质量供给,财政、税收、货币、产业等政策都要围绕这一重点聚焦发力,避免各自为政和政策冲突。另一方面是围绕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努力畅通城乡物流,让“流通”活起来。各种“硬核”管理很必要,但仍然要为基本物质生活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正常生产、流通创造条件。此外,对由于疫情防控无法正常开业、对就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各级政府都应拿出政策给予充分的税收、信贷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再次,要加快研究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了确保“六稳”,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切实解决企业税收负担重和融资成本高的难题,为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要把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作为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比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较差、公共卫生资源不足是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因此,疫情结束后,建议专项研究全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集中加大全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省与省、省与市、市与市、市与县、县与县之间能够互相策应、互为支持的高标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网络。还要看到的是,这次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如“线上经济”对“线下经济”的加速替代、“智慧城市”的加速兴起等。这些都孕育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只要加以政策引导,也可能变成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确保“六稳”,关键还要千方百计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积极性。要通过加快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各级地方干部和各类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