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水南村里的“厕所革命”-九游网址
又是寒冬。对在长白山脉东麓的水南村里几乎生活了一辈子的康顺姬来说,比东北的冰天雪地更折磨人的,是如何在冬天“方便”的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2021年7月,总书记再次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并且要求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小厕所、大民生”。看似事小的改厕,实则关涉许多农村基层工作难题。新华社记者近日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调研过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走村入户中,试图透视一次“厕所革命”中的关键细节。
这是2021年8月3日拍摄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无人机拍摄)。
新厕所遭遇“水土不服”
在全国性推动之前,东北就点燃过农村改厕的“星星之火”。
地处中朝边境地区的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是朝鲜族聚居村,人少、人老、人穷曾是水南村甩不掉的标签。2013年,村班子决定依托民族特色发展民俗游。
没承想,村里家家户户的传统旱厕成了“绊脚石”。旱厕拆不掉,游客不愿来。“以前,老伴冬天上厕所摔过跤,孙子怕黑嫌臭也不爱回来住,更别提游客了。”康顺姬老人说。
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村干部提议全村改建室内厕所。话音未落,村民们就“炸开了锅”。
“朝鲜族民居的地炕连着灶台,谁肯把厕所挪进屋?”
“厕所进屋了,岂不是吃喝拉撒都要在一起?”
“多少代人的生活习惯,你们开个会就能改了?”
……
一边是村民汹涌的质疑,一边是冰霜般的穷日子,村班子集体不知讨论了多少次。最后是几个有主见的村干部带起头,定下和几十户村民“打样板”——如果试点成功再向全村推广。
试点户先在自家屋内隔出卫生间,安上坐便。农村没有配套的上下水系统,只能自家打井、挖沉淀池。于是,现实问题接踵而至:压力不足,水抽不上来,马桶冲不干净,经常淤堵、反味;污水渗入地下,污染了生活用水,“连烧饭都带着一股臭味”……
不实用的新厕所遭到村民的排斥,一些试点户干脆把厕所锁起来,用作仓房,你建你的水厕,我还用我的茅房……“水土不服”的新厕所让村干部们“打了脸”,但也让他们意识到,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的“搬进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重实际,科学引导,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
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村民在村子里的小广场上打扫卫生。(2021年8月3日)。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办实事更要“实事求是”
2015年7月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
水南村改厕的转机来了。不久后,水南村成为延边图们市农村改厕示范点。
图们市给出了两套方案供村民选择:一是政府主导,对规定的2平方米改厕面积,全由政府出资;二是村民自主改厕,对改厕面积、卫浴设施有更高要求的,政府给予每户2000元改厕补助,达到验收标准即可。“这些举措增加了群众改厕的自主权和参与度。”图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名壮说。
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气候差异大,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区在开展“厕所革命”中各有各的难。而在高寒、缺水的东北农村地区,难在供水、排污、防冻三道关。
图们市结合各村地形地貌、人口密集程度,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建设一套相对完备的农村给排水地下管网。这项工程并不“光鲜”,大部分攻坚工作都“深埋地下”。
供水难,村子依托邻近的水库和村里的机电井解决日常用水及水厕供水;
排污难,图们市对给排水管网进行整体设计,全村开展雨污水分流提升改造,将管网接入图们市开发区集中管网;
防冻难,将排水管深埋至地下2.2米,并缠上保温带,每隔30米设一个检查井,调节池设计了电加热装置,解决冬季管道冻害和日常检修维护问题;
……
在推进“厕所革命”中,当地政府干部“摔过跟头”,也收获了经验:一要防止脱离实际水土不服,二要防止只重视硬件设施而忽视村民生活观念,三要防止“重建轻管”。
“闯关”建起来,更要写好“后半截文章”。“村民们啥都往马桶里倒,我们常是正吃着饭,就接到村民的报修电话。”该村民兵连长崔学善回忆说。如今,村干部“撂下筷子修马桶”的故事已成为笑谈。石岘镇探索成立专业的厕所维修队,对维修、管护实行专人专责,及时排查用水、排水隐患。
基层群众说,管护短板补上了,改厕才真正改到群众心坎里。
上图为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村民康顺姬在打扫院子里的旱厕旧址;下图为康顺姬打扫室内水冲厕所(2021年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好经就是要念在“群众心坎”上
如今,水南村的室内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厕所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如厕之“便”。
记者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每家每户都把厕所收拾得整洁明亮。“以前上旱厕,大家也不在意搞卫生,自从有了水厕后,大家都可重视卫生了。”外出务工8年的村民老宋说,村民们的生活理念与从前比大不一样了。
“小家”的如厕环境得到改善,“大家”的人居环境也随之提升。飞檐碧瓦的门楼、古色古香的院墙、干净整洁的街路……近年来,水南村陆续实施了公路水泥堤防工程、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等民生项目,面貌一新的水南村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产业越来越火,有了室内厕所后,住宿费从过去的每晚20元涨到了80元,搞民宿的村民一年增收五六千元。”水南村村委会副主任金国星说。通过产业带动和项目分红,2017年底,水南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9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约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了,咱村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吉林省医保局驻水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冯昕说。
水南村是农村改厕的一个缩影,为东北高寒缺水地区推进“厕所革命”蹚出了一条路。
更多的“水南村”和新的改厕经验已在路上。以吉林省为例。2019年以来,吉林省根据东中西部各地区实际,探索“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以水优先”的模式,统筹推进无害化卫生旱厕和集中管网农厕改造。2021年6月,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村户用卫生旱厕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全国其他干旱、高寒地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旱厕改造提供技术参考。几个月后,吉林省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吉林省“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为扎实推进农村地区改厕保驾护航……
据相关部门统计,2021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
如今,康顺姬家也有了新建的室内厕所。“你看,现在不光有了坐便,洗澡也方便了,孩子们也愿意从城里回来住了。”
康顺姬家是近年来全国农村累计完成改厕的4000多万户中的一户。“十四五”时期,随着“厕所革命”走向纵深,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告别“夏天味大蚊蝇扰,冬天路滑冻屁股”的“尬厕”,享受民生工程创新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参与采写:司晓帅、颜麟蕴)
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村民在打扫自家室内的水冲厕所(2021年8月3日)。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