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址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面对百年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两篇演讲常学常新!-九游网址

时间:2021-01-05   来源:求是网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引人共鸣!

  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然走过,在充满希望的2021年,人们依然要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重大挑战。

  在这样的情势下,总书记2017年在瑞士的两篇历史性演讲更加凸显出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岁末年初,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分别在2020年最后一期、2021年第1期刊发了这两篇演讲,与大家一起重温。

  近日,笔记君反复学习这两篇演讲,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思想的力量穿越时空,真理的光芒在逆风逆水中愈发耀眼!

  (一)谈经济全球化

  2017年1月17日,雪峰皑皑的“欧洲屋脊”瑞士,见证历史性一刻:

  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在这篇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深刻回答了经济全球化怎么看、怎么办的时代课题。

  把握四个方面,读懂这篇演讲:

  1.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2.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中国方案

  3.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者

  4.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作贡献

  1.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

  析现象: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看中国:

  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望未来:

  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发出坚定不移维护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的三条主张:

  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

  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

  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希腊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一度年久失修、设备老化,“连集装箱码头桥吊都锈得无法正常工作”。与中方合作后,迅速“起死回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是中希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图为2019年拍摄的比雷埃夫斯港。新华社记者 吴鲁/摄

  2.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中国方案

  在这篇演讲中,总书记针对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的状况,为世界经济“把脉”,强调“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深入剖析全球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

  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

  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总书记为世界经济“开方”,强调“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提出打造“四个模式”,为促进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贡献了中国方案: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

  “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3.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者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

  中国奇迹的密码是什么?

  在这篇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改革创新的道路”、“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系列富有说服力的数字雄辩证明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更加积极主动地以开放促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0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4.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作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深层冲击,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疫情以来,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辩证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指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正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研判,中国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向更高的发展质量,也指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

  (二)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8日,继前一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演讲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又一篇历史性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总书记在这篇演讲中提出鲜明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把握七个方面,读懂这篇演讲:

  1.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2.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3.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4.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5.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6.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1.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清晰传递对于人类文明走向和世界前途命运的中国判断、中国主张。

  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怎样的历史逻辑?凝结着怎样的战略思考?

  总书记这样阐述:

  历史原因:最近100多年,“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

  时代背景:“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未来走向:“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正是基于: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分析、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把握。

  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国际社会申明中国主张: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2020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2.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

  在这篇演讲中,总书记对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提出务实建议:

  一是“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之间,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

  二是“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三是对核武器这一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

  四是在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3.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鲜明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在这篇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这一新的安全观,并着重从三个方面对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提出倡议:

  关于恐怖主义,总书记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关于难民危机,总书记指出,“危机需要应对,根源值得深思”。“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

  关于重大传染病流行问题,总书记指出,“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世界卫生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

  在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势下,更显总书记4年前的呼吁是多么英明的前瞻警示!

  疫情以来,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多国提供了口罩2000多亿只、防护服20亿件、检测试剂盒8亿份,承担起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责任,有力支持全球疫情防控。图为2020年4月13日,全球最大运输机an225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装载国际防疫物资。 中新社记者 佟郁/摄

  4.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国际场合反复强调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性。

  在这篇演讲中,总书记再次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

  一是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二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

  三是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5.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一直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阐述了中国的文明观,向世界描绘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在这篇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阐发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中国主张: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文明是包容的:“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图为当晚举行的规模盛大的亚洲文化嘉年华。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6.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只有并肩同行,全球生态文明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理念和主张。在这篇演讲中,总书记再次指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

  如何跳出破坏性发展的恶性循环,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总书记以充满中国智慧和哲理的倡议指明出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倡导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政策走向,国际社会也有很多议论。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在这篇演讲中,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宣示“四个不会改变”的坚定决心和庄严承诺: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

网站地图